前言
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。
会议提出“三个统筹”“稳”“进”“立”“破” 等关键词,强调“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”,释放重要信号,传递出2024年经济工作新动向。
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
会议首先对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做出了总结。
会议指出,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,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,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,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,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,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,民生保障有力有效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。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5.2%,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。
具体来,一是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.2%,三季度环比增长1.3%,环比增速连续5个季度增长。
二是工业生产稳中有升。前三季度,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0%,10月份增长4.6%,1-10月增长4.1%。装备制造业、电气机械和汽车行业领先持续快速增长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等保持高速或超高速增长。
三是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。前三季度服务业同比增长6.0%,占GDP比重55.1%,比去年同期提高1.4个百分点。服务经济结构升级和总量增长,对国民经济带动能力日趋增强。
四是居民消费需求开始释放。前三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6.8%,10月份同比增7.6%,1-10月同比增6.9%;服务零售额1-10月同比增19%,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2.7倍。
近期,多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业机构纷纷上调增长预期,为中国经济投下“信任票”。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,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,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发力,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、韧性和动力,获得国际机构普遍肯定。
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展望报告,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.2%,高于9月份的预期。此前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1月7日宣布,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5%上调至5.4%。多家国际商业机构也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。摩根大通从5%上调至5.2%,摩根士丹利从4.8%上调至5.1%,花旗集团从5%上调至5.3%,瑞银集团从4.8%上调至5.2%,德意志银行从5.1%上调至5.2%。
2024年首先要做到“三个统筹”
会议首先明确了“三个统筹”,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。具体来说,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,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。
一是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,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,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。这一关系排在 " 三个统筹 " 的首位,原因则是今年以来经济长期处于 " 供给过剩、需求不足 " 的弱现实中。在202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。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,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。”
二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,坚持不懈抓好“三农”工作,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到更加突出位置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。
三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扭住高质量发展不动摇,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,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,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。
"以进促稳" 2024年经济更加积极作为
会议指出,"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 "。稳中求进是过往几年经济工作中延续的表述,而 " 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 " 则是新提法。区别于去年底政治局会议 " 稳字当头 " 的表述,"以进促稳" 体现出明年经济工作将更加积极作为。
这有利于推动明年经济向好,夯实恢复的基础。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是“进”的前提,而稳定经济环境的取得也需要积极进取的政策支撑,“进”的政策促进“稳”的形势和稳的预期,比如财政、货币和房地产政策等。明年预计能实现5%左右的经济增速,主要动能将是服务业、高端制造和基建投资。
从会议部署看,明年宏观政策将更精准发力,多做加法,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支持政策,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,进一步提振信心。
文章转载自公众号“老田评说”